400-616-3696/0371-55198999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政策引导效果显现 融资成本持续下降

2015-05-12 14:40:59 弘新教育 来源:弘新教育

2015年05月12日 来源:金融时报
  
  去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特征日趋明显,对于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特别是中小企业遭遇的经营困境,监管层一直通过各种政策措施疏通资金向实体经济的传导。
  
  央行日前公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以来,在监管层信贷政策的引导作用下,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并通过量价工具搭配共同引导市场利率下行,企业融资成本也出现明显下降。
  
  贷款需求复苏
  
  报告显示,2015年以来贷款增长较多,金融机构普遍反映贷款需求比较旺盛。特别是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加大了对“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经济带的信贷支持。
  
  随着实体经济的贷款需求复苏,金融机构也加大了信贷资源的投放。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3.68万亿元,同比多增6018亿元。今年前3个月,每个月银行的信贷投放量都超过了1万亿元,分别达到了1.47万亿元、1.02万亿元和1.18万亿元。
  
  央行表示,当前信贷需求存在行业性和区域性差异。报告显示,行业方面,水利、基建、房地产等政策拉动相对较多领域的贷款增长较快,制造业持续放缓致使相关贷款增速有所下行;区域方面,东部沿海、中西部地区需求总体较多,东北地区需求偏弱。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近期不少企业反映,贷款难和银行“惜贷”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央行表示,信贷投放较多与实体经济感受存在一定差距。报告显示,这一方面是由于大量信贷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拉动需要一个传导过程;另一方面也受到低效企业借新还旧占用资金、部分信贷资源用于维持现有经营而非扩大再生产、表外业务有所收缩等因素的影响。
  
  融资成本下降明显
  
  在信贷需求回升的同时,今年以来,在监管层一系列政策引导和金融机构的主动调整下,企业融资成本下降明显。
  
  数据显示,3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56%,比去年12月份下降了0.22个百分点,同比回落0.62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78%,比去年12月份下降了0.15 个百分点。
  
  融资成本的下降有赖于央行今年以来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引导,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有效降低了货币市场资金价格等短端利率,推动企业融资成本持续回落。
  
  值得关注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性推进带来银行负债成本的上升有所缓解。
  
  报告显示,3月1日央行降息后,金融机构存款平均利率总体下降。3月份活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0.38%,与降息前大体持平;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4%,比降息前下降了0.18个百分点。其中,3个月、1年期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54%和3.06%,分别较降息前下降了0.28个和0.20个百分点。
  
  同时,货币市场利率也明显回落,4月份7天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降至2.94%,较去年12月份回落1.4个百分点。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从利率浮动情况看,3月份执行下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下降,执行基准、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上升。其中一般贷款中执行下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11.30%,比去年12月份下降1.80个百分点;执行基准、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分别为19.77%和68.93%,比去年12月分别上升0.14个和1.66个百分点。
  
  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目前的企业融资成本与利率水平相比仍较高,降准后资金面显著趋松,为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供了充裕的流动性环境。
  
  央行也表示,将继续通过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完善银行公司治理、清理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加金融供给、加大改革和结构调整力度等多措并举,标本兼治,着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信贷结构继续优化
  
  要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让信贷资源惠及更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需要金融机构积极优化信贷结构。
  
  一季度,央行通过加大再贷款再贴现力度、及时拨付抵押补充贷款、推动金融服务创新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民生金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金融支持,信贷结构继续呈现可喜的变化。
  
  数据显示,3月末,全部产业部门中长期贷款余额为30.74万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7%,增速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2%,增速同比回落2.9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89万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2个百分点。
  
  不过,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银行仍处于风险规避阶段,对一些高风险领域“惜贷”。有分析认为,贷款结构进一步朝向个人贷款和中长期企业贷款转移,反映出银行的去风险化模式以及基建支出的潜在加大。
  
  报告也指出了下一阶段面临的严峻形式。报告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内生增长动力尚待增强,经济增长仍在较大程度上依靠政府主导的投资推动,结构调整和去产能过程仍将伴随经济的下行压力。
  
  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的任务艰巨,需要拓展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领域和空间。这也意味着,银行应该积极根据国家政策和自身经营策略,调整信贷投放领域,找到更有效益、有质量的信贷需求。从目前来看,“三农”、小微企业以及“一带一路”相关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都将是信贷资源配置的重点领域。
  
  央行称,下一阶段会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